长泾镇党史遗址和纪念设施
发布时间:2020-06-30  浏览次数:
 

新四军六师驻地蒲市里

 

  

【地       址】江阴市长泾镇蒲市里

【保护级别】暂无

【利用级别】江阴市党史教育基地

【历史简介】1939年10月,新四军军部为顾全抗战大局,命令江南抗日义勇军从京沪路东西撤,日伪军及国民党忠义救国军乘机控制了澄锡虞地区。1940年春,根据中共中央“不受国民党限制、独立自主扩大军队”和“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指示,新四军军部决定由第三支队副司令谭震林到常熟组建东路军政委员会,领导东路的抗日斗争,同时将江南抗日义勇军改名为江南抗日救国军(简称新“江抗”),并成立了东路指挥部,谭震林任司令兼政委。同年9月,新“江抗”东路指挥部由苏常太西移澄锡虞,在澄锡交界的蒲市里、小庄圩、寨门等地移动驻扎。1941年3月上旬,新四军所属江南部队改编为第六师,谭震林任师长兼政委,罗忠毅任参谋长。六师一度驻扎蒲市里。同月中旬,新四军第三支队正式改建为六师十八旅,旅长江渭清,政委温玉成,参谋长夏光。同年夏秋之交,根据斗争需要,六师师部及主力奉令渡江北撤,离开蒲市里。1982年,原新四军六师师部所驻小木楼被确定为革命遗址,后修缮改建为三层楼。2012年10月,长泾镇党委及蒲市里村委布馆建成新四军六师师部驻地纪念馆,建筑面积100平方米。

 

张大烈故居

 

  

  

【地       址】江阴市长泾镇南巷门33号

【保护级别】江阴市文物保护单位

【利用级别】江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阴市党史教育基地

【历史简介】张大烈(1911-1940),又名张澄江,出生于长泾镇望族。早年就读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师从艺术大师刘海粟。1929年留法深造,入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专攻雕塑艺术。1936年10月,携妻司爱伦(波兰人)回国,在江阴县长泾中学执教,后任校长。1940年,在“江抗”东路指挥部司令谭震林影响下投身抗日活动,多次在中小学校及群众集会上斥责消极抗日、热衷摩擦的国民党顽固派,积极争取、团结学校教师和上层分子站在“江抗”一边,遭到“忠救军”包汉生的忌恨。1940年8月30日晚被包汉生部枪杀,年仅29岁,谭震林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张大烈故居建于1860年,坐西朝东,为一座五进五院落的清代古建筑群,建筑面积1176.8平方米,占地面积2128.32平方米。1992年9月被列为江阴市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8月被列为江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长泾镇政府将其辟为张大烈故居,并进行了保护性修缮。故居内现陈列有张大烈生平事迹展。

 

长泾镇革命烈士墓

 

  

【地       址】江阴市长泾镇三房桥西侧

【保护级别】暂无

【利用级别】江阴市党史教育基地

【历史简介】1982年,长泾镇政府为纪念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及新中国成立后牺牲的烈士,将张大烈、严佛庆、吴纯、张泉根等15位烈士墓合葬于夜明珠湾,墓碑名为“革命烈士墓”。1993年,长泾镇政府将烈士墓迁建于花园村三房桥西侧,占地面积70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257平方米,建有凭吊场187平方米,烈士墓区70平方米,陵墓为直径3米的圆形墓,纪念碑高2.18米,正面为“革命烈士墓”大字,背面镌刻有15位烈士的名字。2011年6月被命名为江阴市党史教育基地。

 

 

新四军六师驻地小庄圩

 

  

【地       址】江阴市长泾镇习礼村小庄圩

【保护级别】暂无

【利用级别】暂无

【历史简介】1940年3月,新四军三支队副司令员谭震林奉命主持苏南东路党政军工作,成立东路军政委员会和东路指挥部,将“江南抗日义勇军”改名为“江南抗日救国军”,进驻长泾镇的小庄圩、蒲市里等村。1941年1月14日,“江抗”指挥部在小庄圩召开2000多人大会,声讨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破坏抗战、杀戮新四军的罪行。3月,“江抗”部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六师,谭震林任师长兼政委。期间,六师十八旅随师部驻扎于小庄圩、蒲市里一带,与日伪顽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小庄圩驻扎有十八旅后勤部、修械所和敌后医院,并开办了民运训练班,组建民运工作队等,8月后奉命撤至苏北。1988年5月,长泾镇政府立纪念碑于小庄圩,江渭清题写碑名“新四军六师驻地小庄圩”。2001年10月,在小庄圩村口重修纪念碑,建筑面积9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117平方米。

 

 
 
版权所有:江阴市档案史志馆
Copyright©2020 www.jydaszg.com苏ICP备19025769号-1
技术支持:江苏领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