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札(~公元前485) 春秋时代吴王寿梦第四子,称公子札,是一位与江阴历史渊源有关的古代贤人。据《史记》载:寿梦有4子,长子诸樊、次子馀祭、三子馀昧,季札最小。季札明礼仪,有德行,才智过人,颇为吴王寿梦器重。按当时礼仪规定,王位应由嫡长继承,但寿梦想立季札为世子,以便将来继承王位,季札坚决辞谢。后来寿梦病危,嘱咐王位兄弟依次相传,一定要使季札能成为吴国的国君。于是发生了3位兄长相继要把王位让给季札,而季札执辞不从,3次让国的故事。据传今申港东南的舜过山下,就是季札当年为避王位“弃其室而耕”的地方。馀祭元年(公元前547),封季札于延陵,人称“延陵季子”。季札不仅品德高尚,而且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曾屡次向国君提出“戢兵安民,通好上国”的主张,并多次出使晋、鲁、齐、卫、郑等国,广交当世贤士,沟通相互感情。对提高华夏文化作出了贡献。司马迁称赞他是见微而知清浊,宏览博物的君子。季札重信义。一次,他出使北方,途经徐国时·徐国的国君非常羡慕他佩带的宝剑,难于启齿相求,季札很理解徐君的心情,但因自己还得遍访列国,当时未便相赠。待出使归来,再经徐国时,徐君已死,季札慨然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旁的松树上。侍从不解。他说:“我内心早已答应把宝剑送给徐君,难道能因徐君死了就可以违背我的心愿吗?”这件事传为千古美谈。
季札于周敬王三十五年(公元前485)逝世,《春秋》载,享年90余岁。死后葬在申港西南。后人在墓旁建季子祠,墓前立碑,碑铭是“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十个古篆。字大径尺,体势奇伟,传说是孔子所书。江阴古迹以此为甲。今申港中学所在地就是季子祠原址,季子墓高大的封土依然耸立在古老的申浦河西畔。
![]() |
版权所有:江阴市档案史志馆 Copyright©2020 www.jydaszg.com丨苏ICP备19025769号-1 技术支持:江苏领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